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
╭☆7/27-8/27☆╮「沒有土地的風景」2014潘小雪個展►敬邀◄


「沒有土地的風景」2014潘小雪個展

展出時間:2014年7月27日~8月27日

展出地點:台東都蘭糖廠二倉(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61號  台11線旁)

開幕時間:2014年7月27日(星期日)下午五點

Artist Talk2014年7月27日(星期日)下午七點

連絡電話:03 8635103  0963455445  藍先生

電子信箱:hiaw.yuki@gmail.com


藝術家簡歷

潘小雪
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
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

比利時新魯汶大學(Louvain-la-Neuve)現象學、美學中心研究生

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美學博士

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、藝術學院院長

藝術創作者、策展人、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創辦人


展覽說明

做為一位藝術創作者與美學思考者,總是小心避免論述超過作品,

多說了作品所沒有表現出來的東西,我試著如是自我解說。

生活一直是在意又不在意的進行著,在寬鬆自在之餘,總會保持一種警覺,

像獵人搜尋獵物一般,視覺迅速攫獲現象中最吸引人的事物。

所要獵取的是尋覓已久但並不具體的東西,這絕對不是先思考出一個答案,

再從現實中找一個對象去符應它可以做到的,而是存在的儲備、

存在「保存-延續」的意義,在獵人般的「觀看」中被招喚出來,

它最初是純視覺的東西,但如何與存在的意義對等,

便是藝術家最大的難題。而隨身的手機攝影,只能勝任這個初步的工作。

東台灣的風景如宇宙初始般,自在自為,蠻荒無意義,我只注視這些景象,

好像人的世界不存在似的,但我覺察這是我還原事物、純化意識的工作之必然現象。

我日常所攫獲的影像,經過選擇、拼貼、壓克力繪畫,完成了目前三件巨幅聯作。

在繪畫的過程中,有些人文的意涵逐漸被招喚出來,企圖加諸在純視覺的表現上,

從而產生意義,但我警覺到一直這樣下去是不行的,

必須要保持在「意義-無意義」的互換狀態,

意即不可用人文內涵、文化的描述去引導繪畫,因為視覺是絕對沉默地具備意義的。

如果要具體地說出這些作品的內容,目前我喜歡這樣說,

這是我存在的整體問題,顛倒漂浮的大自然,表現了我存在的焦慮,

存活在這樣的台灣,我感覺到「沒有土地的風景,

沒有故事的歷史、沒有謬思的美術館、沒有人民的國家」,

用英文表述也很有意思:

Landscape without Land ,History without Story,

Museum without Muse,Republic without People !


瀏覽數  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新增到收藏夾
  • 分享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