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若》線上登錄人數已破200,預估最後50席座位。
上網登錄資料,即贈精美禮物一份:請連結
水若官方網站:請連結
水若粉絲專頁:請連結
更進一步認識賈孝國導演
金鐘獎得主賈孝國,繼2015年與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許牧慈教授合作,在八週協同教學後帶領學生共同完成《旅行中,拾起一件霓常羽衣》琵琶音樂劇場,今年度更應藝術學院劉惠芝院長盛邀,擴大團隊陣容,加入更多藝術元素,推出全新原創跨領域藝術劇場《水若》。
賈孝國本身也是後山子弟,生長於台東關山,自2014年起受邀於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進行兩次「藝術講座」,帶領同學體驗劇場肢體與創造課程,受到同學們熱烈喜愛。
許牧慈教授表示:「賈孝國老師是一個堅定守護藝術之純粹、活性和深度的藝術家。他會細心觀察、理解所有的參與者,把他們的創意、情感及思維的故事片段加以剪裁,融會在完整的劇情脈絡,使大家都成為劇中不可或缺,且光彩綻放的主要角色。」
在賈孝國的構思及劉芝院長的盛情邀請下,今年的《水若》更加入音樂家劉惠芝、彭翠萍、彭興讓、許牧慈、許騰允;書藝家廖慶華、影像藝術家田名璋、黃成永;彩墨藝術家韓毓琦、劇場藝術家廖嘉琛、編舞家陳怡靜、以及平面設計黃琡雅、舞台設計洪莫愁、吳偉谷、行銷公關專家林淑雅、林昭宏等諸位學者教授,做深度的跨領域合作與印證。
賈孝國這次仍舊展現他在劇場藝術的深度及強度,除擔任編導,指導表演外,也親自帶領學生製作、收集道具、設計、剪裁演出服裝,並負責舞台設計的構想、錄製口白外,還為文宣撰寫許多扣人心弦的文字。
賈孝國心中的《水若》是一部關於生命之鏡的故事,透過屈原的眼光來看古往今來、東方與西方的水故事,折射出一面生命之鏡,讓觀眾照見自己的人生,沈思出最清澈光明的生命之水,然後,活著!
今年他為《水若》寫出以下劇情簡介:
水 。
天地間,光與風流轉的⋯,時間的水,如何滲入你哇哇墜地的人生?
你生命的第一碗粥水,是慈母悉心自井邊取來?還是慈父自街上轉角的商店買來?
曾經年少、歌頌青春的髮,如何輕盈地洩著你心湖的蕩漾,迎向那個總是環繞你的男孩?
當人們說你蒼老、而你心中的那一片海,還潮起潮落地拍上期待的岸嗎? 我在水中看見屈原,
閃著光,
照耀著你秘密的隱藏。
也許是浪漫,
也許是傷。 也許是追上光速的理想,或是夢一場。
也許鳳飛飛與尼金斯基一樣,最愛的與最沈重的,都在舞台上。
也許白居易與李抱忱一樣,在書寫中都抒發了無眠之悵。
也許王昭君在冰雪中其實仰望了最美的雲,像德布西觀看水之映像。
也許雲中君的浴中蘭,即是你渴慕的芬芳?
廖慶華在墨爾本唸書的時候,知道有一天他的書藝會越過海洋在西班牙出版嗎?
看著他書藝而微笑的孩子也同樣熱切地湧向韓毓琦的彩墨嗎?
也許米羅和慶華一樣,在抽象與具象之間的萬象自在悠游,而卡蜜兒和毓琦一樣,或塑或墨,堅持著,也就一直綻放著!
我在水中聽見屈原,
用水的語言說著,
與你相連的故事。
也許是輕如紙船的雲煙往事、也許是重如千山的承諾之志。
也許鋼琴與琵琶一樣,劉惠芝與許牧慈的指尖都讚嘆了也感嘆了水的模樣。
也許彭興讓唱的汨羅江,也唱出了奧菲莉亞漂流的憂傷。
陳怡靜在羅曼菲轉身之後繼續的旋轉,越界的語言繼續流暢。
廖嘉琛自卓别林身後轉來,舞墨而劍的是他的屈原?
你的屈原?
還是屈原的屈原?
我在水中觸見屈原,
而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,還知道他嗎?
戀是湘君與湘夫人,也是李哲倫與廖品鈞。
婉約柔情的是奇花異草,也是王利利;
自由的是雲中君,也是吳俊霖。
凋零的,是懷沙之舉,也是朱冠宇。
躍起的是公元前的巫,飛起的是公元後陳瑜與曲芮瑩的羽。
彭翠萍領導的學生合唱,點亮的是蘇格蘭、楚國,也是台灣與世界的和平之光。
古今,不過永恆之水。
你,是否已在漣漪漸休之處看見
久違的你、最美的模樣?
《水若》的演出,在音樂部分,飛行音樂家彭興讓將現場高歌,藝術學院劉惠芝院長演奏鋼琴、音樂系許牧慈老師彈奏琵琶,彭翠萍老師指揮合唱。廖慶華及韓毓琦老師將分別表演書藝和彩墨藝術。陳怡靜老師負責編排與指導舞蹈。影像及數位藝術由田名璋及黃成永老師設計與執行。戲劇方面,蠻牛先生廖嘉琛則以朗誦〈天問〉及舞劍詮釋屈原。
《水若–跨領域藝術劇場》納入東方與西方、傳統與現代、古典與民間、自省與外顯、中生代與新生代之美學思維,在六月三日首演外,還將於十一月十一日校慶時再次發表。接著也將繼續於校內與在地社區、學校藝術季活動進行各類跨界藝術製作。如可能《水若》將繼續在各大學,甚至至各地文化中心演藝廳巡演。
身在花蓮的人,想知道這個作品是否深刻動人者,歡迎於六月三日19:30到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活動中心演講廳,欣賞這全新原創,屬於花蓮,並將立下指標性里程碑的跨領域藝術劇場「水若」。
《水若》宣傳聯絡人:戴言庭 03 8635882 / 謝明海 03 8635889 / 林昭宏 0978 856 316
主辦: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(音樂學系、藝術與設計學系、藝術創意產業學系)
協辦:國立東華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、人文社會科學學院、教學卓越中心
展演團隊
演出人:趙涵㨗校長
製作人:劉惠芝院長
協同製作人:許牧慈助理教授
編導:賈孝國(金鐘獎得主)
舞台設計:洪莫愁主任、吳偉谷助理教授
音樂總監:彭翠萍主任
公關統籌:林淑雅主任、陳怡方助理教授
宣傳統籌:林昭宏主任/助理: 陳俊霖、許凱翔、蔡宏祥、柯廷育、張玟婷
書法藝術/海報題字:廖慶華副教授
影像藝術:田名璋副教授
數位藝術:黃成永助理教授/助理:蔡承凱
彩墨藝術:韓毓琦助理教授
文宣設計:黃琡雅副教授
服裝造型顧問:高億雯(華文時尚傳媒總編輯)/ 助理:孫美生、張玟婷、洪如欣
手作服裝:賈孝國/ 助理:朱冠宇、張琦、黃楷傏、廖品鈞
戲劇演出:廖嘉琛助理教授、李哲綸、廖品鈞、陳俊霖、朱冠宇、王利利
音樂設計與演出:劉惠芝(鋼琴)、彭興讓(聲樂)、彭翠萍(合唱 )、許牧慈(琵琶)、許騰允(笛)
音效與器樂演奏:張琦、范瑜君、胡仲璵、黃楷傏、康和為
民謠演唱:民間歌曲概論課程全體同學
舞蹈製作:靜力劇場
編舞:陳怡靜講師
舞蹈演出: 曲芮瑩、陳瑜
詩歌朗誦(配音):賈孝國
行政執行:范瑜君、黃楷傏
編導助理:張凱傑
音響執行:葉育宏、林悅然
音效製作:王翎、張琦
舞台燈光執行:葉育宏、林辰豪
道具執行:江瑞文、江珮騏、陳威仁、劉瑀璿、張凱傑、胡仲璵
舞台執行:李哲綸、蔡任賢、朱冠宇、謝佑勤、陳嘉豐、邱文琪
公關協助:藝文節慶與活動策劃課程全體同學
助理會計:胡仲璵
劇場顧問:許子漢教授兼數位文化中心主任、廖嘉琛助理教授
文學顧問:須文蔚教授兼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、曾珍珍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
宣傳顧問:廖慶華副教授、彭興讓副教授、廖嘉琛助理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