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玩 古 喻 今藝術演講會 14:30-16:30 地下樓視聽室(免票)
場次 |
時間 |
講題 |
主講人 |
演講大綱 |
延伸閱讀 |
1
|
101.03.04(日) 14:30-16:30 |
作品的平滑與皺摺- 談藝術傳世文本的演繹與再創
|
潘小雪 東華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兼院長
|
-演繹與再創 -傳世文本的遐想 -古代就是現代 -視覺哲學 |
《莊子‧盜跖》(展拓;盜拓):「尾生與女子期於梁 下,女子不來,水至不去,抱樑柱而死。」 《戰國策‧燕策》:「信如尾生,期而不來,抱梁柱而死。」 《史記‧蘇秦列傳》:「信如尾生,與女子期於梁下,女子不來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」
http://www.hcclib.net/bk/104/img83/11.htm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KaFcbMa7OY http://lmsphotos.mac.to/blog/?post/83 http://images.google.com/search?q=漢唐樂府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zvV_y2ZSUk
|
「挪用」(Appropriation),在藝術史的發展上可被視為是「使用借來的元素,創作新作品」。藝術家從其它文化、藝術史、流行文化、或已被創造的視覺及非視覺文化中「挪用」以創作,包括主題、象徵、人工製品、現成物、影像、聲音、物件、形式或風格。藝術家經常透過「挪用」手法「意有所指」,表達、評斷對當代藝術、政治、宗教、社會、人文的看法。
自1990年代開始,臺灣當代藝術家面對多元的視覺藝術養分,包括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、西方抽象藝術、觀念藝術、達達主義、普普藝術、後現代主義、臺日美術、影像、設計等等,內化自己的生活經驗,對傳統「經典」之作挪用與創造,至今已產生不少的新表現與新意涵。
此展23位臺灣當代藝術家,面對外在現狀,從個人的生命經驗中出發,經由解構、聚合、重組、異化等再創造的過程後,以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,表達對個人生活、藝術本質、外在世界及現況的諸多看法,包括:1、對書畫藝術本質的反思2、對在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現況的批判3、呈現個人的內在世界與生活感懷4、向大眾生活美學靠攏等,不再受制於「過去」既已存在的風格,進而發現個人特質,並思考「過去」在「當代」的意義與多元的可能性。同時也藉此呈現臺灣當代藝術家,在挪用自身文化傳統典故創作的發展與面貌,
本演講會,將引導大眾認識中西藝術與經典大師的對話,了解藝術家是如何心繫著「生活在他處」的古代悠遠時光,也沉醉在文化的豐富底層,而後現代的自由閱讀,無意間使人們發展出新的觀點,在層層空間皺摺中亦發現世界的真象,當繪畫變成了現象學式的表現,即是一種視覺哲學。